315黑猫投诉-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 河南站

核桃编程涉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消费者投诉频繁收到推销电话

消费者报道2021.07.16 09:22

当前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行径如夸大宣传、暗示消费效果和制造用户焦虑等,社会影响较为恶劣。

暑假来袭,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牟足了劲,想要获得家长们的青睐。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牟利,部分培训机构往往会作出过度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越线行为。今年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曾对市面上多家培训机构进行检查,作业帮、猿辅导、新东方、学而思、华尔街教育等都曾因虚假宣传,如虚构教师资质,以及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等被顶格处罚。据不完全统计,重点检查涉及的培训机构达15家,被处顶格罚款达3650万元。

除了这些备受大家熟知的培训教育集团,最近风头正盛的少儿编程培训机构也有着同样的行业通病。曾于今年3月宣布成功融资约2亿美元的核桃编程就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且屡次被消费者投诉频繁收到推销电话、短信,不胜其扰。

融资发布会上自称是少儿编程最大的机构,涉嫌数据造假

近年来,少儿编程培训班越来越受家长欢迎。一般来说,少儿编程主要是针对3-18岁的少年儿童开展的编程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等。目前的少儿编程教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趣味性较强的图形化编程教学或机器人编程,以培养兴趣、锻炼思维为主,另一类是基于Python、C++等高级编程语言的计算机编程教学,旨在参加信息学奥赛等各类赛事。

自少儿编程成为K12赛道的新风口,各类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备受资本青睐。数据显示,2020年少儿编程项目披露融资金额17.97亿元。另外,除了核桃编程、小码王、极客晨星、西瓜创客、编程猫等一大批少儿编程企业,京东、网易、好未来、新东方等互联网教育巨头也在纷纷入局。天眼查显示,目前,核桃编程已经进行了5轮融资。最近的一轮融资是2021年3月25日完成的2亿美元C轮融资,由KKR、元璟资本、高瓴创投领投,源码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机构继续跟投。在核桃编程C轮融资发布会上,核桃编程创始人曾鹏轩表示,付费学员总数量达到320万,是最大的少儿编程机构。在核桃编程的一些相关宣传稿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最大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位列少儿变成行业第一”“领跑少儿编程行业”等字眼。核桃编程相关宣传页面核桃编程相关宣传页面我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条规定,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此前,瓜子二手车的“创办一年,成交量遥遥领先”的广告语就曾因缺乏事实依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而收到了1250万的巨额罚款。而该核桃编程宣传的“成为行业领跑者”,如无直接证据或相关权威行业数据支撑,此种行为或违反广告法。另外,其融资发布会的宣传通稿显示,“每10个孩子在线学编程,就有7个在核桃编程”,并表示数据来源是艾瑞的调研结果。然而据调查,艾瑞2021年并未发布任何少儿编程的数据报告,此前曾于2018年发布的数据报告也未曾提及过“每10个孩子在线学编程,就有7个在核桃编程”,核桃编程引用的这一部分数据可能涉嫌数据造假。广告内容标有“CCTV央视荣誉播出品牌”等,涉嫌虚假宣传今年五一前后,核桃编程曾在杭州、西安各大地铁站、公交站大量投放平面广告。广告画面上标有“CCTV央视荣誉播出品牌”的字样。事实上,央视多年前就曾发声明澄清,从未颁发过央视上榜品牌、荣誉播出品牌等称号。

核桃编程相关宣传页面核桃编程相关宣传页面央视曾于2015年发表声明称,“部分企业在其产品包装和广告营销活动中未经我台同意,擅自使用所谓“央视上榜品牌”、“CCTV上榜品牌”、“央视展播品牌”、“中央电视台榜上有名”“央视广告上榜品牌”等,在消费者当中产生了一定的误导。据了解,目前,央视授权的可带“CCTV”的品牌只有两个,即“CCTV品牌强国工程”“CCTV民族匠心品牌”,并没有“CCTV央视荣誉播出品牌”,而且在央视播出过广告,宣传时应带上央视广告播出ID号。企业在广告中宣称是“CCTV央视荣誉播出品牌”,有误导消费者之嫌。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聘请未满十周岁未成年人做广告代言人,涉嫌违反广告法天眼查显示,核桃编程所属的北京聪明核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有一项行政处罚内容。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2月发出的一则处罚决定,“处罚事由/违法行为类型”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结果/内容”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显示,为推广“核桃杯·思维与编程大赛”,北京聪明核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童乐文化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童乐文化”)于2020年7月13日签署了《核桃杯思维与编程大赛服务协议》,由“童乐文化”为当事人策划编程大赛的赛事推广宣传事宜。“阿拉蕾”原名为崔雅涵作为“童乐文化”的服务人员及“核桃编程”的学员,为核桃编程提供了广告服务。但自执法人员9月7日对核桃编程进行现场检查,核桃编程已立马意识到该广告内容可能存在违法行为并与“聚客科技”进行联系沟通,停止了相关广告内容的投放。根据广告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另外,广告法第二十四条,不得含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形象作推荐、证明。

也就是说,一方面,作为未满十周岁的阿拉蕾不能作为任何广告的代言人,另一方面,作为购买了课程的用户,阿拉蕾也不可以“受益者”的形象作推荐。另外,广告法第二十四条也规定了,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的内容。而核桃编程的官网宣传和课程购买链接上,不仅出现了“中科院专家推荐课程”等利用权威机构作推荐的字眼,也出现了“全面提升逻辑思维”“全面开发孩子的脑力、智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夸大宣传、暗示消费效果的宣传语。因推销电话、短信过多屡遭消费者投诉,另曾因诱导消费被央视点名除了上述提及的涉嫌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问题,自去年起,有不少用户在黑猫投诉、微博等平台上表示接连不断地遭到核桃编程的电话骚扰、短信骚扰。图片来源:微博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此前,核桃编程方面曾回应媒体采访称,非注册用户频繁收到营销信息的原因系第三方广告运营机构为完成公司给出的任务指标,采取某种渠道发布有关。根据《广告法》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而工信部发布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八条也明确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用户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商业性短信息的,应当停止向其发送。此外,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用户反映“同样的东西好几个价格”。通常,培训机构为吸引用户购课通常会打出较为优惠的价格,甚至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核桃编程在其官网上,分别标示“指导价199.9元 ,5节趣味编程课,赠5节家长课堂”“限时免费领取0元“等,若这些相关课程均未以标示的原价或划线价进行过交易,这样的行为涉嫌构成价格欺诈。在另一消费投诉平台消费保上,关于核桃编程的投诉则多涉及退款问题。图片来源:消费保针对上述的各类问题,《消费者报道》向核桃编程发去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去年7月,央视新闻《新闻直播间》和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曾点名核桃编程,曝光其利用教育政策变化、恶意曲解、夸大其词,只为“卖课”的行为。据报道,王先生收到一个育儿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文章标题极尽夸张——《教育部紧急通知:2020年将有大变动!中小学生最倒霉,家长越早知道越好!》,点开后却发现,文不对题,只有几句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大量篇幅都在介绍核桃编程线上课程产品。

央视在报道中指出,利用所谓的教育政策变化,再加上“中小学生最倒霉”这样的醒目字样,制造用户焦虑,从而兜售网课,俨然成为了例如核桃编程这类网课机构自认为最好的推广方式。

然而,这些贩卖焦虑、夸大其词的行为,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吸引到一些家长的注意,但长此以往,最终必将失去用户和家长的信任。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消费者报道》采访时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教育培训机构之所以会存在这些行业通病,根源在于相关部门执法力量不足、日常监管不及时以及监管手段不完善,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机构频频“爆雷”。再加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不少教育培训机构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前几年更加严重,因此做实监管很有必要,也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他看来,当前,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行径已经涉嫌违反广告法,特别是夸大宣传、暗示消费效果和制造用户焦虑等行为和现象,社会影响更加恶劣。他认为,教育培训机构采取这些夸大其词、甚至踩过政策红线的越界行为,一方面可能是不太了解或者故意违法《广告法》所致,另外一方面或源于盈利冲动。据清晖智库(筹)统计,去年约80%的培训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剩下的盈利同比下降约15%左右。当前,疫情虽然得到基本控制,但整个教育培训市场仍处于缓慢地恢复中,一些实力不强的教育培训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遗憾中退出了该行业。

《文明诚信投诉公约》

我要投诉

24小时有效投诉25252

累计有效投诉26210423

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
官方邮箱:heimaotousu@vip.sina.com

合作机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全国消费品缺陷线索检测协作网
APP风险检测
新浪人民调解委员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金盾
新京报智库

合作媒体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工人日报 法治日报 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日报 证券日报 中国交通广播
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 财经网 中国商网 华夏时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网财经 中国科技投资 中国食品报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告 新京报 北青网 千龙网 新闻晨报 新快网 鲁网 山东商报 泰山财经 齐鲁晚报
钱江晚报 燕赵都市报 潇湘晨报 金陵晚报 安徽商报 陕西日报 中国城市新闻网 今日女报 消费者报道 差评

合作律所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 岳成律师事务所
  •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
  • 泽普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